原友之声
【原友之声】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不断成长—专访2013级校友谢俊杰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年01月17日
谢俊杰,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3级全日制法律硕士校友。现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三级主任科员。
01选择交大,学在凯原
采访人:“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是交大学子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一句话,可以简单谈谈您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谢俊杰:在咱们交大124年的校史里,有很多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的奉献者,如钱学森、吴文俊、黄旭华等学长,他们以建设、振兴祖国为己任,用自己所学,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实现着社会价值。在我看来,这就是对“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走上工作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初到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心的同事、领导都会问,你是哪里毕业的啊,当我回答是上海交大时,大家都会说交大是好学校,并鼓励我好好努力好好工作,给学校争光。这时你会发现,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在领导、同事眼中你代表的是交大。那一刻我更加理解什么是责任,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更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砸了交大这个“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
采访人:谢谢学长,据我了解,您本人出生于安徽,成长于江苏,又在上海求学,是什么促使您选择去云南当一名选调生呢?
谢俊杰:我出生在安徽铜陵,2岁跟随父母到了江苏江阴,一直在那边学习、长大,本科在南京读的,硕士在咱们凯原读的。2016年3月,临近毕业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云南“两办”定向招录选调的公告,抱着尝试的心态报了名,一路过了笔试、面试。接到云南方面电话通知的那天我有些激动,激动之中也有纠结,最终我还是放弃了上海的工作,下定决心到云南历练一番。四年之后的今天,回想起那时的点滴,选择选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国情怀。三年的上交学习生活让我深深懂得“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更让我坚定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拳拳报国之心;二是“择一城而终”的浪漫情怀。彩云之南的美名传遍天下,春城昆明、大理、丽江更是美不胜收,能有幸与这样的省份一起成长,于我而言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采访人:每当临近毕业季,不少学弟学妹也会面临职业选择的难题。您认为凯原的生活与学习对您工作上带来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呢?您有什么就业上的建议可以给学弟学妹吗?
谢俊杰:我觉得三年凯原的学习生活给我现在工作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教会了我怎样深入思考、怎样高效解决问题,并且我觉得这种影响是一辈子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改变。读研那段时间,我最深刻的一个感受就是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后,想听到的不再是同学们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更多时候老师们会鼓励我们表达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当然前提是这些看法和见解要站得住脚、是经过深入思考的。所以很多时候你就得学会,拿到一个问题,自己去查资料,了解前因后果、起源沿革。光查到还不行,查阅资料只是了解了其他人的看法,老师们还要求大家结合自己的所思,提出观点和立场。在这么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之后,我的思考分析更深入了,更耐得住性子了,这对我后来的工作也很有帮助。刚来省政府办公厅那会,我在秘书一处工作,负责的是送电报的工作。送了一个月之后,我熟悉了厅内文件流转的各项规则和各处室的人员,渐渐的我就开始寻求在工作上有一些突破。我每天会把收发的电报都整理一遍,制作成EXCEL表格,详细记录领导批示内容。在整理记录电报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就能感受到领导批示的侧重点,其实那可能也就是领导施政的侧重点。在不断地总结与学习之后,我结合工作实践根据自己思考撰写了一篇报告,随着自己的思考与不断进步,之后也就慢慢开始承担更多和一些更重要的工作了。
学弟学妹们都很优秀,谈不上给他们什么就业上的建议,我想分享的一点就是学弟学妹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来选择就业,如果自己喜欢学术,那就比较适合继续深造;如果觉得自己对公务员很感兴趣,那选调是个不错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是自己喜欢的、认准的,那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02彩云之南,扎根扶贫
采访人:2019年7月,您到娜姑镇牛泥塘村开展驻村扶贫,可以和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个村子的情况吗?
谢俊杰:牛泥塘村位于娜姑镇南部,距离集镇15公里,辖区面积10平方公里,属于半山区,平均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水量619.70毫米,耕地面积2754亩。全村经济作物以软籽石榴为主,全村现有石榴种植面积3008亩,其中:大户种植面积2023亩,贫困户种植面积525亩,非贫困户种植面积460亩。通过小流域治理项目,预计新增石榴种植面积1800亩。届时,全村石榴种植面积将达4800亩。
全村有1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2018年末全村户籍人口916户、301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户、1124人,贫困发生率37%。其中已脱贫人口238户、899人(2014年10 户、37人,2015年19户、75人,2016年49户、190人,2017年12户、52人,2019年148户、545人),未脱贫人口70户225人,贫困发生率7.47%。
采访人:经过政府、驻地干部以及您的不懈努力,这个半山区小村庄的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37%下降为7.47%,可以和大家简单介绍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驻地干部以及您本人为了实现脱贫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吗?
谢俊杰:一是练内功、打基础,加强学习,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能力,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首先,通过每季度遍访,切实掌握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贫困现状和亟需的帮扶措施,加强动态信息调整,准确掌握村情贫情。我们按照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的要求,绘制了全村脱贫攻坚作战图和施工图,15个村民小组和3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全部“上墙”,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进度等实现动态管理。其次,通过召开群众工作现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惠民政策,比如我们去年11月到大河12组开展政策兜底宣讲,还有今年5月举行脱贫攻坚专题讲座,主要向老百姓介绍他们到底都享受了哪些党和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最后,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要求,认真开展党建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党员自学,过好“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召开主题组织生活会,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驻村临时党支部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此外,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农户外出务工受到不小影响。我们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农户外出务工,切实提高群众收入。目前全村外出务工518人,其中市外省内393人,省外75人。这是内功的一些方面。
二是办实事、促攻坚。在办公厅党组和领导关心下,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各级相关部门汇报协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一批项目落地,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中。首先是通组公路建设项目,协调资金1200万元,完成6条通组公路沿路绿化。工程实施后,届时牛泥塘村全村各村组将实现通组公路全部硬化。其次是安全饮水工程,也是协调了资金100万元,解决了几个季节性供水不足的村民小组的饮水问题,让全村安全饮水得到保障。最后是厕所“旱改水”项目,我们协调资金40万元,建设了4个“水冲式”厕所。我们还抓紧推进“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协调资金11万元,建设牛泥塘小学关爱留守儿童之家项目。项目主要是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改善解决他们与外出务工父母的沟通问题,也让在外的父母能够了解家里的情况。此外,从2018年起,办公厅每年投入帮扶办实事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村集体经济林建设及开通村级小广播等项目,投入的力度也很大。这就是我们开展的一些工作。
采访人:您所在的驻村工作队在扶贫过程中一直关注当地的产业发展,推动牛泥塘村规模种植软籽石榴,着力打造的“盐水石榴”也销往了北京、上海等地,可以和大家分享下当地促进产业发展的举措吗?
谢俊杰: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共攻坚成果、实现农村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2018年阮成发省长来会泽调研,提出了“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的要求。我们驻村工作队通过比较分析和实地调研,着力在村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打算把软籽石榴种植作为全村的重点产业来发展。一是不断扩大石榴种植面积。通过土地流转、坡改梯、引进种植大户等,不断扩大石榴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全村石榴种植面积达3008亩、产量2000余吨,规模种植、集中管理态势初步显现。二是逐步打造石榴地域品牌。光有面积、光有产量还不行,我们在打响品牌上也是花了一番功夫。我们以新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积极探索石榴种植劳务、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出口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盐水石榴”这一地域品牌,不断扩大市场的美誉度和认可度。三是积极开拓国内销售市场。在厅党组的关心和驻外办事处支持下,我们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对接北京、上海等农产销售公司,逐步进入北京、上海、杭州等市场。下一步牛泥塘村将进一步走市场销售路子,争取订单、落实合约,拓展石榴销售市场,并通过合作社带大户、大户带贫困户模式,切实帮助解决合作社及农户的石榴销售问题。
采访人:谢谢学长的介绍!产业发展的确能切实增加村民的收入。您刚刚也提到一些其他改善村民生活的举措,驻村扶贫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村民收入的增加,还需要关注村民的居住环境、生活的幸福感的提升,您可以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这方面的工作与经验吗?
谢俊杰:1年多来,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以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牛泥塘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山变成了梯田,一行行整齐的石榴代替了荒乱的杂草,牛泥塘的土地上充满了郁郁葱葱的盎然生机。在做好硬件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关注村民人居环境和生活幸福感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这是全省的一个统一安排。通过实施200万元入户路道路硬化工程,不断硬化入户道路。入户道路硬化后,改变了以往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情况,人居环境提升明显。此外,还通过在人口聚居活动场所及公路沿线铺设路灯,改善全村的亮化程度,全村现已架设路灯75盏。
二是软的方面,通过爱心超市等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使得村民自觉维护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生活环境。在全县统一安排部署下,牛泥塘村成立了爱心超市。爱心超市不以盈利为目的,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通过政府专项资金的注入来采购平时群众用得上的物品,如柴米油盐、生产工具等,这些东西通过积分卡来兑换。我们鼓励群众打扫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然后给他们发放积分卡予以奖励;或者平时通过参加技能培训、会议等也会发放积分卡,群众就可以用积分卡去爱心超市兑换生活必需品。
三是在提升群众幸福感方面,我们协调争取社会捐赠资金11万元,建设了村级党建活动室及文化阅览室。协调4个小广场项目资金130万元,目前已完工2个,计划建成的石榴主题公园即将收尾,1个正在选址。这些场所的建成将极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
采访者:学长,在驻村扶贫过程中,是否发生过一些令人感动或欣喜的事情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
谢俊杰:我分享两件事吧,第一件是积极对接联系上交法学院教工五支部帮助贫困学生。牛泥塘村6组有一户贫困户,户主名叫李茂芬,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奶奶的儿子前些年去世了,儿媳妇带着小孙子跑了,现在就剩奶奶带着两个小孙女相依为命,大孙女名叫袁永芳,小孙女名叫袁永佳。李奶奶家的这种特殊情况一直被村上和驻村工作队所关注,小永佳才上四年级,姐姐才上初一,后面的岁月不敢想象。去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咱们上交法学院教工五支部的老师们联系到我,表达了资助贫困学生求学的意愿,以此在实践中来践行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我当即想到了小永佳,并向咱们老师们介绍了她家的情况。老师们在了解到该情况后,一致表示愿意资助小永佳读书,只要她愿意、她能读,可以资助到她大学毕业。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李奶奶的时候,老人家热泪盈眶。现在,小永佳变活泼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今年4月24日,主动要求与老师们视频,并拍摄了一段感谢老师们的视频。感谢母校,感谢可敬的老师们,为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带来了希望。
另外一件就是范奶奶家的故事。牛泥塘村十五组有户贫困户,户主名叫范天海,一家6口人,妻子张吉秀智力有点问题,家庭有三个孩子,还有位94岁高龄的奶奶。今年四月,我去老人家走访,当时他们正在吃午饭,孩子的碗里只有一些米饭和旁边烤焦了的土豆,还有点豆腐乳,孩子们吃得比较糟。老人看到我们来了,慢慢地走进屋子里,我当时以为奶奶是怕生躲着我们。后来奶奶端出一个电饭锅,里面装着的土豆,干干净净的。奶奶特别热情,问我们吃过了没有,说就这些土豆你们别嫌弃。那一刻说真的,我想忍住但还是哭了。多么善良的老人,自己仅有的一点舍不得吃的好食物,却可以毫不犹豫地端出来给客人,那一刻我觉得善良与贫富无关。我想分享的主要就是这两件事。
03回顾展望,整装待发
采访者:学长,选调生这一职业选择以及驻村扶贫给您带来最大的变化或是成长是什么?
谢俊杰:四年的选调,一年的驻村扶贫生活,我感觉我自身最大的变化是我变得更加踏实、务实。行稳方能致远,脚踩在土地上心里才更加踏实。这四年来,特别是这一年多的驻村扶贫生活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也正是这一年所看到的一些,让我深深感受到,咱们国家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贫穷,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年多来与基层老百姓的朝夕相处,让我从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了一个黑汉子,我也学会了当地方言,逐渐融入群众的感觉让我无比坚定,坚定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公职人员的初心和使命。
采访者:驻村扶贫的工作让您学到了哪些受益终身的道理?能不能分享给正在选择就业方向的年轻人?
谢俊杰:一是走到哪里都要学会感恩,这也是村里老百姓教会我的。他们对党、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是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开展脱贫攻坚这项功在千秋的伟业,让我们的贫困老百姓能真正脱穷根、过上好日子。于我自身,我也感谢组织,如果不是组织给机会,我就不可能参与脱贫攻坚这项工作,真正了解民情、贫情、实情。如果不是当地老百姓能接纳我、包容我、教导我,我也就不会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二是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坚定地走下去。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是我们扶贫工作还是厅内的各项工作都是如此。面对困难、挫折、挑战,还是得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也许转机就在熬一熬之后。
三是要善于学习、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驻村扶贫一年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方法。基层干部善于把握群众关心、关切的点,能站在群众的角度,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
采访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实现乡村振兴是未来更为重大的课题,关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无缝衔接,中央有何种部署?
谢俊杰:2020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决战决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求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20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之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确立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讲求集中作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采取超常规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从扶贫干部选派、扶贫资金管理、中央各项举措等方面都表明脱贫攻坚战在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新水平。
在我看来,乡村振兴战略讲求常态推进。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很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文稿整理:策划部-刘缀艳、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