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法学教研部

樊传明
- 职称/职务
- 副教授,廉政与法治研究院副院长
- 研究领域
- 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
樊传明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廉政与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刑事证据法学专业论坛组委会委员、“2011计划”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交大法学》责任编辑等。研究领域为证据法、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已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了专著《证据评价论》,译著《证据法的根基》《证据法哲学》《论证评价与证据》等。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等。曾获中国法学会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首届全国刑事诉讼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全国证据科学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学术新人论文大赛”优秀论文等奖励。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等。
科研成果
1.学术论文
(1)《审判管理的运行体系和制度逻辑》,《法学研究》202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全文转载)
(2)《院庭长审判监管权的机制与动因》,《法学家》2024年第4期。
(3)《被敞视的法官:数字司法对审判权运行的影响》,《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年第3期。
(4)《协商式司法民主理念下的陪审制适用》,《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9期。
(5)《作为融贯性原理的最佳证据原则》,《青少年犯罪问题》2024年第2期。(第一作者)
(6)《检察权在刑事司法中的运行与优化》,《人民检察》2024年第7期。
(7)《裸统计证据的推理性质与规范法理》,《地方立法研究》2022年第3期。
(8)《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实证研究》,《司法智库》2020年第2卷。
(9)《陪审案件中的审判责任制》,《法学家》2019年第5期。(收入《“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要报》)
(10)《人民陪审员评议规则的重构》,《比较法研究》2019年第6期。
(11)《陪审制导向何种司法民主?——观念类型学分析与中国路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5期。
(12)《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动因:制度史解释》,《中外法学》2018年第3期。
(13)《追究法官审判责任的限度——现行责任制体系内的解释学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1期。
(14)《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对<人民陪审员法>中职能设定的反思与推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CSSCI/CLSCI)(收入《“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要报》)
(15)《陪审员裁决能力问题研究——优秀的还是拙劣的事实认定者?》,《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年第2期。
(16)《证据排除规则的陪审制基础》,《人大法律评论》2018年第1辑。
(17)《认罪认罚从宽改革与检察权运行》,《中国检察官》2018年第15期。
(18)《审判中心论的话语体系分歧及其解决》,《法学研究》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19)“The Internal Conflicts and Compromise of Chinese Confession Rule Syste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Western Typical Model”, in Proof in Modern Litigation, Barr Smith Press, 2017.
(20)《我国行政司法运行情况的实证评估》,《证据科学》2015年第2期。
(21)《民事司法程序的实证评估》,《证据科学》2015年第1期。
(22)《司法改革必须尊重司法规律》,《司法改革内刊》2015年第2期。(第二作者)
(23)《自由证明原理与技术性证据规则——英美证据法的前提性假设和功能解释》,《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2期。
(24)《论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未来——以内部结构和运行环境为双重视角》,《西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二作者)
(25)《论证据排除规则的激励功能》,《证据科学》2013年第1期。
(26)“The Value Basis of Evidence Rules”, in Research on Philosophy of Value in Modern China, International Springer Publishing House, 2013.(第二作者)
(27)《司法证明中的经验推论与错误风险》,《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28)《论比例原则在警察侦查取证程序中的适用》,《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第1期。
(29)《传来证据的证明价值》,《刑事法判解研究》2012年第1辑。
(30)《美国法中基于品性证据的证人弹劾》,《第四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7月。(第二作者)
2.专著、译著和参编书籍
(1)专著《证据评价论——证据法的一个阐释框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译著《论证评价与证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3)译著《证据法哲学——在探究真相的过程中实现正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2)译著《证据法的根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5)译著《血迹、粉末与残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5年版。(第二译者)
(6)译著《社会交际心理学:人际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三译者)
(7)译著《反思证据:开拓性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十二章译者)
(8)译著《欧陆刑事诉讼史》,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第二部分第一编第三章译者)
(8)参编《证据科学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七章作者)
(9)参编《事实与证据:哲学与法学的对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副主编)
(10)参编《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至今连续出版。
(11)参编《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至今连续出版。
(12)参编《证据法学(第3版)》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八章第二节作者)
(13)参编《刑事诉讼法案例进阶》,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撰稿人)
(14)参编《刑事诉讼法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撰稿人)
研究课题
(1)主持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司法背景下审判监管机制与审判权运行逻辑研究”,在研。
(2)主持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民陪审员参审事实问题的证据裁判规则研究”,已结项。
(3)主持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证据法调控”,已结项。
(4)主持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实务问题研究”,已结项。
(5)2022年上海市司法局“以考察司法绩效为主的司法公信力第三方评估课题”(项目联络人),已结项。
(6)主持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工作坊项目“证明科学视野下的法庭证据评价研究——证据法学与认知心理学、哲学认识论跨学科工作坊”,已结项。
(7)主持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预研究项目“证据排除规则的激励功能研究”,已结项。
(8)主持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博士创新基金项目“司法审判中事实认定错误风险的成因”,已结项。
获奖和荣誉
(1)2024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
(2)2023年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
(3)2023年获得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首届全国刑事诉讼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
(4)2021年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
(5)2020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合作成果)。
(6)2019年入选上海法学法律人才学术活跃度TOP100。
(7)2019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合作成果)。
(8)2017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9)2022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
(10)2018年至2022年连续五年被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推选为“专业年度最优秀教师”。
(11)2014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12)2012年获得全国证据科学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13)2012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学术新人论文大赛”优秀论文奖。
电子邮箱:fanchuanming123@163.com。
简历更新时间: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