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芬
职称/职务
教授
研究领域
刑事诉讼法、证据法、检察改革、司法程序和决策的实证(含实验)研究、计算法学与数据驱动的司法人工智能
个人介绍

总体情况

 

林喜芬,天津静海人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与司法制度研究所所长刑事法学科负责人,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项目研究部主任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上海市杰出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人才计划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加州大学哈斯汀法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我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香港大学法律学院等研究机构访问研究员或访问学者。曾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首批智库专家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挂职)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挂职),现兼任中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法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中国检察学会理事、上海市法社会学会秘书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家成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法社会学、法律实证研究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China ReviewPolicing and SocietyPrison Journal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China Law and Society ReviewHong Kong Law JournalAsia & Pacific Law ReviewCSSCI / 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文科学校学术文摘》等转载。在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海三联书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合著《转型语境的刑事司法错误:基于实证与比较的考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话语解魅与制度构筑》《中国刑事程序的法治转型》《金融检察与金融刑法》著作出版《日本刑事司法的语境与特色以检察起诉为例》《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欧洲法与美国法的比较视角》等2译著。先后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多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学社科、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项课题。

 

教育和访学经历

20009-20036四川大学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现吴玉章学院),法学学士大三提前一年毕业并保送研究生

20039-20066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

20069-20096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20117-9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哈斯汀法学院,访问学者

20119-1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爱德华兹研究员

20126-12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法学院,访问学者

20137-10中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20167-12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

20177-20179香港大学法学院,莱斯利研究员

 

工作经历

2009-201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师

2012-2016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

2016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2017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4-20144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挂职

20211-20227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挂职

2018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诉讼法与司法制度研究所所长

2020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计算法学与AI伦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22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刑事法学科负责人

 

研究兴趣

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

检察理论与实践侧重检察改革和检察制度运行

法社会学(侧重检察院和法院的法社会学)

法律实证研究(侧重于刑事司法的实证研究)

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侧重司法决策的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分析)

犯罪形势与城市治理侧重轻罪治理和网络犯罪经济犯罪治理

计算法学数据驱动司法人工智能侧重刑事案件的分析

 

讲授课程

刑事诉讼法(本科研究生)

证据法(研究生)

刑法与刑诉法综合运用法科特班

 

荣誉称号

1.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2021

2.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首批智库专家2015-2018

3.入选上海市杰出青年法学家2021

4.受聘上海市曙光学者2018

5.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017

6.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2013

7.入选上海市社科新人2017

8.受聘上海市晨光学者2010

9.入选上海市青年法学法律人才2019

10.受聘上海交通大学晨星教授2019

11.受聘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学者2016)

 

主要学术和教学奖励

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2015

2.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社办公室,2016

3. 董必武法学优秀成果奖提名奖(中国法学会,2018

4.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课题研究奖(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11

5. 上海市社科联十佳论文(上海市社科联,2016) 

6. 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委2019

7. 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2013

8. 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2020

9.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2012

10.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星2011

11. 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2015

12.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班主任2011

13.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2014

14.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2012

15.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2010

 

学术和社会兼职

2016年至今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
2018年至今中国检察学研究会,理事

2021年至今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法学分会秘书长

2013年至今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秘书长

2016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兼职教授

2013年至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家成员

2011年至今《交大法学》杂志社,责任编辑

2022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编委会委员

此外还受聘上海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云南省多家检察机关(含市院、分院、区县院)、法院律所的特邀专家或咨询顾问。同时,担任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Law & Society Review, Policing & Society, 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 China Quarterly, China Journal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等法学、社会学、刑事司法和刑罚学、中国研究、经济学领域的多家SSCI期刊的审稿人。

 

研究课题

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事错案的认知与行为法学研究》(2015-2017结项)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社会资本与量刑差异》(2019-2021结项)

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锚定效应与量刑偏差》(2017-2019结项)

4.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项目《检察官业绩考核机制研究》(2017-2021结项)

5.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项目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为核心的检察业绩考评机制研究》(2021-2022结项

6.四川省哲学社科重点基地项目《刑事速裁程序:从法理到实证的考察》(2016-2017结项)

7.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论经济转型期的金融检察职能之优化》(2013-2015结项

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反恐打黑的特殊诉讼机制》(2011-2013结项)

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项目转型社会的刑事司法错误》(2010-2011结项

1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刑事司法应用上海模式与未来发展路径》(2021在研

 

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类

1. 《量刑建议、锚定效应与刑事司法公正——基于K520个量刑样本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8年第3期。第一作者

2. 《分段审查抑或归口审查: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改革逻辑》,《法学研究》2015年第5期。(《高等文科学校学术文摘》转载《诉讼法、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3. 《中国减刑程序公平性的实证研究》,《中国法学》2016年第6期。

4. 《论中国羁押审查制度改革的四重逻辑》,《法学家》2016年第6期。(《高等文科学校学术文摘》转载)

5. 《论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政法论坛》2011年第2期。(《高等文科学校学术文摘》转载)

6. 《美国法院遵循先例的运行机制及启示》,《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2期。(《诉讼法、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7. 《论美国宪法性刑事程序的规则构造及借鉴》,《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2期。

8. 《证明理性化与刑事定罪标准之调整》,《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1期。

9. 《论量刑建议的运行原理与实践疑难破解》,《法律科学》2011年第1期。

10. 《论“两个证据规定”的三大突破与五个局限》,《现代法学》2011年第2期。

11. 《论我国审查逮捕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当代法学2013年第6(《高等文科学校学术文摘》转载)

12. 《论量刑建议制度的规范结构与模式》,《中国刑事法杂志》2020年第1

13. 论检察机关的“案件比”改革》,《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3。(《新华文摘转摘《诉讼法、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4. 《论我国刑事司法运行的宏观现状(1995-2005):基于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2《诉讼法、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法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5. 《论侦查程序中的权利告知及其法律效力》,《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6期。

16.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地方样本阐释》,《东方法学》2017年第4期。(《诉讼法、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7. 《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话语、语境及可能路径》,《东方法学》2013年第4期。

18. 《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功能考辩与变迁改良》,《东方法学》2009年第5期。

19. 《大数据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初探》,《法学论坛》2021年第3期。(《诉讼法、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0. 《构建量刑听审程序的本土化路径》,《法学论坛》2011年第2期。

21. 《当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理论质评》,《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第二作者)

22. 《公诉证据标准的现代性诊断》,《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

23. 《刑事证据法的制度转型与研究转向》,《现代法学》2008年第3期。(第二作者)

24. 《判决中的不同意见公开制度研究》,《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

25. 《现代刑事诉讼法的“帝王”原则:程序法定原则重述》,《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第二作者)

26. 《判决书说理制度的正当性分析》,《法学论坛》2004年第5期。(第二作者)

 

作类

1. 林喜芬:《转型语境的刑事司法错误论:基于实证与比较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 林喜芬:《两个证据规定与证据排除规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林喜芬:《中国刑事诉讼的法治转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 林喜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话语解魅与制度构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 林喜芬(第一作者):《金融检察与金融刑法:程序与实体的双重维度》,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版。

6. 林喜芬(第一译者):《日本刑事司法的语境与特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原著者:戴维德·约翰逊)

7. 林喜芬(第一译者):《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欧洲法与美国法的比较视角》,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原著者:布兰卡·瑞兹)

教材类

1.林喜芬(主编):《刑事诉讼法案例百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2.林喜芬(参编):《证据法学》(全国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主编:卞建林教授)

3.林喜芬(副主编):《刑事诉讼法》(新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主编:万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