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潇
职称/职务
教授
研究领域
中国法律史、法律文化
个人介绍

总体情况

方潇,祖籍浙江,长于江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曾长期任教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1998-2020)。曾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六部委研修班学习(2014),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访学交流(2019)。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东方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曾长期担任江苏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法律史教研室主任、硕士点负责人。社会兼职曾多年担任苏州市姑苏区人大代表及其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等。

科研上曾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参与承担国务院重大文化工程“清史纂修工程”之专项课题一项;主持国家社会基金项目二项、教育部规划基金及司法部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学术作品曾获第十四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二等奖;第三届江苏省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六届、第七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提名奖等。

教学上曾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苏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等。曾多次指导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论文获得江苏省省级优秀论文奖。曾多次获得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称号。

 

教育背景

 2001.9—2004.6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律史专业博士

1995.9—1998.7  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硕士

1986.9—1990.7  江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本科


工作经历

2020.12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1998.8—2020.12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任教

1993.8—1995.8  广东省惠东县梁化二中任教

1990.8—1993.7  江西省永新师范学校任教


学术与社会兼职(现任)

1.    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

2.    中国法律史学会东方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

3.    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


学术与社会兼职(曾任)

1.    江苏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2.    苏州市姑苏区人大代表及其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

3.    苏州市民盟法制委员会委员

4.    苏州市政府立法咨询员


科研成果

一、著作:

1.    专著:《天学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    主编:《东吴法学先贤文录·法律史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二、学术论文:

1.     《阴阳五行说视野下的秦简“钱倍十一”规定新探——兼论里耶秦简“水十一刻”记时制》,《政法论坛》2019年第5期,1/1。

2.     《天灾与人祸:传统中国对地震的政府问责机制及其现代启鉴》,台湾《法制史研究》第35期(2019),1/1。

3.     《睡虎地秦简“身高六尺”涉数法律规定源由新探——基于阴阳五行说的分析》,《清华法学》2018年第2期,1/1。

4.     《卑贱的身体表演:清代对优伶阶层的法律规制》,《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1/2。

5.     《当下中国法律史研究方法刍议》,《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1/1。

6.     《中国传统法律意识的现代借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21日,1/1。

7.     《“天学”词义刍论》,《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年第5期,1/1。

8.     《将法律问题放在社会平台上解决》,《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1日,1/1。

9.     《历史语境论下的宪政情怀及表达——张晋藩先生《中国宪法史》之评析》,《政法论坛》2014年第2期,1/1。

10.  《遭遇“替身”:代人受刑现象的历史析论》,《法学家》2014年第3期,1/1。

11.  《革命与承袭:中国传统历法的近代转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1/1。

12.  《现代性抑或中国性:历法在明末以来的法律命运》,《中外法学》2014年第5期,1/1。

13.  《孔子“无讼”思想的变异及其原因分析——兼论对我国当前司法调解的启示》,《法商研究》2013年第1期,1/1。

14.  《獬豸独角朝向关乎“权大”还是“法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27日,1/1。

15.  《中国古代的代亲受刑现象探析》,《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1/1。

16.  《“割股疗亲”:医学挑战司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6日,1/1。

17.  《法律如何则天?——星占学视域下的法律模拟分析》,《中外法学》2011年第4期,1/1。

18.  《讼卦之“讼”辩正》,《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5期,1/2。

19.  《王道视角下的思想控制:清前期的法律与实践》,《法学家》2011年第5期,1/2。

20.  《中国传统历法之法意及其对法律时间的影响》,《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5期,1/1。

21.  《跪还是不跪:人权的一个身体姿态史考察——以中国法律史为主要视野》,《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4期,1/1。

22.  《“引论”之“论”入木三分》,“唐律研究新的里程碑——法史学家评钱大群教授《唐律疏义新注》”,《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春季卷,1/1。

23.  《中国传统礼法规制下的身体归属及其在近代的法律转向》,《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6期,1/1。

24.  《医人医国:医学对唐代司法的影响》,《中外法学》2009年第2期,1/1。

25.  《“天机不可泄漏”:古代中国对天学的官方垄断和法律控制》,《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1/1。

26.  《弃灰法”定位的再思考》,《法商研究》2008年第5期,1/1。

27.  《法律与自然、社会:天学视野的关联及其现代意蕴》,《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第2辑,1/1。

28.  《“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天学视野下君权制约和秩序构建的法律意义》,《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第2辑,1/1。

29.  《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第2辑,1/1。

30.  《古代中国“天学”视野下的天命与法律价值革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6期,1/1。

31.  《法典意象变迁考——以中国语境为核心》,《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2期,1/1。

32.  《中国近代法律法典化与沈家本的个人魅力》,《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2/2。

33.  《革命话语下的理性思维——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刍议》,《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第2辑,1/1。

34.  《历史语境下的法治要求与法学理论发展——以中国古代及近代为背景》,《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1/1。

35.  《灾异境遇: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3期,1/1。

36.  《阴阳五行学说与秦汉法律路线之选择》,《法商研究》2004年第6期,1/1。

37.  《法治和法学的历史博弈——以中国语境为背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3期,1/1。

38.  《中国传统“公之于法”特质探究》,《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2/2。

39.  《传统法制之吏治境遇:道德虚张与法律萎缩及其他——以明初重典治吏为背景的一种文化解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1/1。

40.  《自然缠绵的姻缘:神观念、礼文化和法文化》,《政法论坛》2002年第6期,1/1。

41.  《中国反倾销立法的缺陷和完善》,《法律科学》2002年第2期,1/1。

42.  《清代救灾法律制度述评》,《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1辑,1/1。

43.  《新世纪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几点思考》,《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2/2。

44.  《行政权司法权孰“大”孰“小”及其他──一则典型案例的法理分析与思考》,《河北法学》2000年第2期,1/2。

45.  《秦代刑事责任能力身高衡量标准之质疑》,《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1/1。

三、科研项目:

1.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身体及其法律规训研究”,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4BFX142)。

2.     “天学与法律”,2010年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编号10FFX025)。

3.     “天时规制:天学视域下传统时间之法律研究”,2010年教育部规划项目(编号10YJA820015)。

4.     “天学视域:中国古代法律则天之本源路径探究”,2006年司法部项目(编号06SFB3003)。

5.     “史表·按察使表”,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专项,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200410120404004),三人课题组成员。

6.     “中国传统历法视野下的法律时间研究”,2009年度苏州大学青年教师后期资助项目。

7.        “中国古代法律与传统医学之关系研究”,2012年度苏州大学青年教师后期资助项目。

四、论著获奖:

1.     “第七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提名奖(2018)

2.     “第十四次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

3.     “第十四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6)

4.     “第十三次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6)

5.     “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提名奖(2016)

6.     “第四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5)

7.     “第三届江苏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4)

8.     “江苏省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4)

9.     “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2)

10.  “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

11.  法制日报社“德恒杯――法治·权利·律师”征文三等奖(2003)

12.  “第五次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9)

 

简历更新时间: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