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尧
职称/职务
教授
研究领域
法律与认知科学、法律与科技创新、前沿科技的安全规制、教育法、法律职业与司法改革
个人介绍

总体情况:

1977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法律交叉学科负责人、法律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立法与咨询服务基地执行主任,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曾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主要从事法律与认知科学、前沿科技的安全监管、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立法、法律职业与司法改革。

已在《中国社会科学》、Fordham Law Review、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过二十多篇学术论文。曾受邀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波恩大学和纽约大学等境外大学做过专题学术报告。代表作有《认知流畅度对司法裁判的影响》、《法律职业主义》、《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1998-2008)》、“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 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法律发展的结构性平衡》以及《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等。学术成果多次获得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央政法委委托课题、教育部委托课题等纵向、横向项目二十多项。

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获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6年至2009年在中国政法大学从事人权方向的博士后研究。200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在最高人民法院挂职进修;2009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助理;2010年度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11年破格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晋升为教授;2014年至2016年曾担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曾访学耶鲁大学(2010年至2011年)、剑桥大学(2009)和纽约大学(2014)等。


教育背景:

2002.6-2005.9 浙江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9.9-2002.6 浙江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5.9-1999.6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法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3.1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2011.9 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导

2014.12-2016.8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 

2014.10-11 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11.5 -2012.1 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

2010.5 -2011.5 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9.11 剑桥大学公法中心访问学者

2008.2-10 最高人民法院挂职进修

2009.7-2010.7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主管科研与外事)

2006.8 -2012.12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导(破格晋升) 

2006.5-2009.6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

2005.8-2006.8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科研与外事秘书


科研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1. 《计算法学的未来》,即将发表

2.《应急法治的理想类型及其超越》,《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2期。

3.《超越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纷争》,《交大法学》2020年第1期。

4. Legal Techniques for Rationalizing Biased Judicial Decisions: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s with Real Judges(通讯作者),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2019年第3期.

5. Internationalizing Chinese Legal Education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SSCI三区),vol.66,2016.(合著,通讯作者)

6. 《一个规划的法理论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4期。

7. 《法官员额制编制实证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2期(合著,第三作者)

8. 《如何寻求政治理想与法治理想的统一——一个规划的法理论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5期

9. 《法律与科学的关系:寻求一种开放的法学立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期

10.《认知流畅度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葛岩)。

11. 《全球化与自主创新:中国精英法学院的国际化战略》,报告于“中德高层学术论坛”(波恩大学),未刊稿

12. 《趋向结构性平衡的视角:律师职业研究的跨学科视角》(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尚立娜),《法律与社会科学》2014 年第 13 卷第 1 辑

13. 《迈向整合性视角的法律认知科学》,报告于“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对话”(2014),未刊稿(第一作者,合作作者为葛岩、王凌皞)

14. 《电子政务与法治发展:基于阶段论的视角》,未刊稿,报告于“网络法与社会治理2013年年会”(上海大学) 

15.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wyering(1979-2009): A View of Structural Balance,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3年第1期 

16. 《法律职业发展中的国家角色:一个地方公司主义的视角》,报告于“美国法社会学2013年会”(波士顿),未刊稿(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程金华) 

17. 《法律发展的结构性平衡》,《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程金华) 

18.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 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 Fordham Law Review(SSCI), vol.30, May, 2012 

19. 《转型社会与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 

20. 《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21. 《趋向结构性平衡的视角:律师职业研究的跨学科视角》,未刊稿 

22.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郑成良) 

23. 《法律职业主义》,《法学研究》2005年第6期 

24. 《这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吗?——“后职业时期”美国律师职业研究的理论综述》,《中外法学》2004年第5期 

25. 《在法科生和民进党之间——对台湾政界的一种法社会学考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冯健鹏),载《法学》2005年第5期;该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同名文章全文篇载高全喜主编:《大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 《论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的条件》(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孙笑侠),《法学》2004年第4期,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27. 《改革与出路:评Deborah L. Rhode的<为了正义:重整法律职业>》,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 

28.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职业蓝图的落空》,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 

29. 《论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张志铭),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1期 

30. 《论司法的原初与衍生功能》(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蒋红珍),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 

31. 《法治与艺术:论职业法律家显贵的理由》,载《法学》2001年第1期


【主要著作】 

1.独著:《法律职业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合著:《法律职业伦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3. 合著:《中国的司法改革》,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2.  合著(第三):《司法推理与法官思维》,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合著(第五):《法治:法律人之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合著:《行政违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另外参与主持以及编写教材《法理学》、《法理学导论》多部。


【主要课题主持】

1. 教育立法研究,上海市教委,2021年;

2. 司法公信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5年-2021年;

3. 人工智能的安全规制研究,上海市科委委托软课题,2018年;

4.《国际科创中心的地方立法及其比较》,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

5. 法学教育改革比较研究,中央政法委重点委托课题,2016年-2017年;

6. 教育公平感的机制及其政策应用,教育部专项委托,2016年-2017年;

7. 多元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上海哲社规划课题,2016年-2017年;

8. 促进上海市律师业健康发展,上海市哲学社科系列课题,2014年-2016年;

9. 学位条例修订研究,上海市教委,2019年-2022年;

10. 上海市依法治市评估方案研究,上海市司法局,2020年-2020年;

11. 上海市高等教育立法促进发展条例研究,上海市教委,2015年-2018年;

12. 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法律职业准入控制的一种视角,国家社科基金,2007年-2010年;

13. 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及其超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年-2009年。


荣誉称号:

1.2015年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万人计划)

2. 2012年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3. 2010年 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 

4. 2009年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5. 2008年 获得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 

6. 2006年 获得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



简历更新时间: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