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上海五校院法科青年教师学者新年学术沙龙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青椒荟第3期活动成功举办 作者: 岳文豪、李熙颖、宋丽芳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11日

1月6日,上海五校院法科青年教师学者新年学术沙龙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青椒荟第3期活动在上海中心大厦39层盈科华盛顿厅召开。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筹)、同济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筹)、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青年联谊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青年中心联合主办,主题是“教学、科研与生活:法学青椒的‘内卷’与‘躺平’”。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汪后继作开幕致辞,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政治与法律》主编姚建龙作专题讲座,来自五校院的40余位青年教师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

图片1.png

开幕式上,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汪后继对各位青年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盈科律所的场地支持表示感谢。汪后继表示,2022年的本次青椒荟活动正值凯原法学院建院20周年,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青年教师是各大法学院十分珍贵的财富,同时广大青年教师又承担了教学与科研的重重压力,希望通过在阳历新年伊始的本次联谊会活动能够为各位老师带来治愈和温暖。最后,他向在场的青年教师提前送上了新年祝福。

图片2.png

随后,盈科上海管委会主任王效锋致辞。王效锋对与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祝福,并感谢有机会能为青年教师联谊会活动提供助力支持。他认为,不宜以“躺平”的态度面对“内卷”的生活,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并祝愿此次联谊会活动圆满成功。

图片3.png

新年沙龙第一环节“学术讲座与交流”由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李学尧教授担任主持人。他对现今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各方面的处境表示十分理解,并借用姚建龙主编“我们不要去追逐流行,而是让流行找我们”的话送给在场的各位老师,并激励青年教师更好地平衡各项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品质的关系。

图片4.png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政治与法律》主编姚建龙以“‘内卷’化时代的法学研究——青年学者与法C刊的不了情”为主题作了专题讲座。

图片5.png

姚建龙认为,法学刊物的内卷同样也十分严重,但法学刊物内在的机制不会让任何一篇好的文章流失。因此青年教师不能以内卷名义拒绝真正的努力,拒绝真正的好论文的产出。每个行业成功都是少数的,但是青年学者不应该为自己的“躺平”找借口。他认为,法学刊物对文章好坏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每个刊物都存在对好文章的基本判断。好的文章首先是要符合形式标准,其次才是实质要件。他指出,好的文章法学期刊会关注以下三个内容:第一是问题意识;第二是理论性、学理性;第三是方法,解释方法仍是法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最后,姚建龙对青年学者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是需要有时间,青年学者不要急;第二是要有积累,学术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三是早定位,青年学者要尽早确立学术方向,形成自己的学术标签;第四是要讲道义,要有品行;第五是要有平台,好的平台能让青年学者得到快速发展。

图片6.png

评议环节,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世刚教授提出,法学期刊编辑对作者文章的修改帮助十分之大,作者与期刊编辑应该是共同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他认为,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牵头举办的互动交流开了一个好头。

图片7.png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侯利阳教授提出,35-45岁是做学问做研究最关键的时间阶段,同时夜间读书和写作有时候确实效率很高。青年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内部评价,相信努力都会有回报,不用特意去考虑文章是否会发表,而是文章本身的写作质量以及对自己的能力是否有提升。

图片8.png

在交流发言环节,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李贝副教授认为,“内卷”会对自己有压力,“外卷”才是共同发展的方式。教学是自己的主要目标,教学相长,与其他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是让自己成长,消减压力十分有效的方式。

图片9.png

复旦大学法学院班天可副教授认为,往往是一些热点问题上存在“内卷”情况,只要自己找到了一个真问题,并予以解决便是好的。

图片10.png

复旦大学法学院杨依讲师谈到,六年“非升即走”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所以现在没有“躺平”的资格。她认为,研究程序法提醒了自己程序往往更重要,因为程序本身也是结果。

图片11.png

同济大学法学院张韬略副教授提到,今天这次五校院青年教师的联谊活动分享激励了自己,感觉收获颇丰,之后也会找到好的选题并进行研究。

图片12.png

同济大学胡洁人副教授提出其对“内卷”的观点是危机感的存在。她认为,“内卷”是自己对所研究领域的负责,“躺平”是不要急躁不要焦虑。“躺平”与“内卷”不是负面的词语,而是积极的,保持进取的心态,让自己不断进步。她还呼吁拒绝熬夜,熬夜不能提高效率,相反,可以通过组沙龙提高科研效率。

图片13.png

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赵青提出,成功不可能有捷径因此要努力,“非升即走”不是1年的时间,而是6年的时间,6年的时间预示着沉淀,不能急躁。她认为,努力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重效率以及方法问题。

图片14.png

华东师大法学院李帅副教授提出,“躺平”有时候未必是真的“躺平”,而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实际上每个青年老师都是在持续努力。“内卷”虽然是常态,但有时需要休息,这种休息也是一种积累。

图片15.png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孙大伟认为,“内卷”与“躺平”只是一种心态,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其间的关系,要在外部的世界与内心的瓶颈寻找一种均衡。

图片16.png

李学尧教授总结到,“内卷”确实是一种问题。青年教师要拿出手中的笔,重塑对于好期刊的判断标准,让学术这座大船越走越远。

图片17.png

茶歇后进入第二环节。第二环节设置两个议题:第一个议题是“教学科研的痛点与难点”,聚焦青年老师们在教学科研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第二个议题是“法学青椒的‘内卷’与‘躺平’”,关注青年老师们在平衡教学科研和上海城市生活之间的方法论。

图片18.png

议题一为“教学科研的痛点与难点”,由上海戏剧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支运波教授担任主持人。支运波表示,做艺术的“内卷”程度与法学不相上下,艺术项目的立项率为482分之一,因此每行每业都有痛点与“内卷”。

图片19.png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曹博副教授指出,以自身为例,来到上海参与新一轮“内卷”也是自愿的选择。如果实在有克服不了的问题,那应当调整心态,合理“舍弃”,保持身体健康,因此心态是重中之重。

图片20.png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助理研究员王杰指出,当研究一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会发现问题又有了突破口。另外,“内卷”不能逃离,因此希望大家卷的漂亮。

图片21.png

复旦大学法学院赖骏楠副教授认为,学生也是一代比一代“卷”,老师一代是“既得利益者”,作为老师更希望能“反卷”,帮助同学培养正确人生观,让同学们认为课堂上没有那么紧张,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读好好书。

图片22.png

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施鸿鹏认为,在教学相长语境下,教学的边际效用可能递减,但是科研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这两者可能存在冲突。既然教学是良心活,他也希望能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就教学工作多多进行交流。

图片23.png

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葛江虬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坐在第一排的同学?对第一排同学的熟悉,关注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可能影响老师改卷的心态。对于这种现象究竟应当如何看待,他希望听取大家的意见。

图片24.png

同济大学法学院王倩副教授希望老师们注意身体健康,因为根据现行劳动法,很难认定“过劳死”属于工伤。此外,她认为应当把路走得更宽,青年学者应当尝试多职业思维模式,找到出路。

图片25.png

同济大学助理教授龚家慧认为,从个人经历出发,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短期内严苛的考核机制下,在教学相长上存在很大压力。在沉重的压力之下,她希望了解如何平衡科研、行政和教学工作。

图片26.png

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杨猛认为,每个行业都有“卷”的不同面向,因此更重要的是寻找如何适应评价体系的方法。

图片27.png

华东师大法学院孟凡壮副教授认为,青年老师还面临经济压力,十分不容易,他希望大家保重身体,对家人负责。

图片28.png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邓文感谢今天能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和大家做交流。青年教师可能面临婚恋、生活等各方面压力,需要做好相应的纾解。与此同时,目前的阶段也是积累经验的重要阶段,也需要好好把握。

图片29.png

同济大学助理教授颜冬铌认为,在转型过程中工作压力很重,难以用碎片化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此外,教学方面的挑战体现在应当“迎合”学生、就业市场的需要,创新教学内容。

图片30.png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刘维副教授随后进行简单评议。他认为,教学科研的痛点与难点,同时与生活中的压力密不可分。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面临了买房、执业的生活压力、家庭压力和职业压力。另外,他以参加了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为例,认为听者的反映非常重要,这反映了教学是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学习。

图片31.png

随后,第二阶段“青椒生活的‘内卷’与‘躺平’”主题交流开始。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世刚教授和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王桦宇副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32.png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何娟副教授认为,人永远比工作重要,遇到对的人比遇到对的工作更加不容易。她还结合自己在澳洲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特别温馨提示,男性女性之间要相互体谅、支撑,不要因为工作错过对感情的关注。

图片33.png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黄宇骁助理教授表示,在日本论文的发表由导师决定,这种制度有浑水摸鱼存在的可能,然而却做出了研究成果。日本教师就职不存在试讲,但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值得推崇,可以适当借鉴这种制度。

图片34.png

复旦大学讲师丁文杰提到了他在日本学习的经历与心得,表示感谢今天的平台让他对“内卷”与“躺平”有更多的了解,感谢这个平台和交流机会。

图片35.png

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汪倪杰提到自己当年在阅读中发现法史和民法的竞合,因此前往德国留学,并在毕业后进入复旦继续自己的初心。在生活中存在现实压力,但是回到自己的初心,只要工作开心,就能脱离“内卷”或是“躺平”的逻辑怪圈。

图片36.png

同济大学法学院范黎红副教授谈到自己的学术生涯启动比较晚,但也有不少感悟:第一是应当找到内心的平衡点,第二是应当追寻正常的人生节奏,这样人生会更加顺利。

图片37.png

华东师大法学院湛茜副教授认为,真正的选择是在“内卷”与“躺平”之间缓解焦虑,是在家庭和生活、工作间获得平衡。另外,教学是使命,而科研是兴趣所在,也是值得用一生坚守的事业。

图片38.png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吴逸宁认为,初心和心态十分重要。朋友激励他学术是一生的追求,只要可以做学术,那就是快乐。只要将学术道路走得踏实,那么时间就会回答努力,给予良好的报答。

图片39.png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俞海涛认为,从主观上而言,在加速社会中,从心态上而言“躺平”是褒义词,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分清欲望与目标。

图片40.png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涂龙科就议题二进行小结发言。他认为,青年老师在学习、生活中面临各种挑战与压力,因此亟需一个平台吸收借鉴心得、互相打气鼓励,这个平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希望大家到法学所和青年学者们多多交流。

图片41.png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陈宇超在与谈发言中提出,首先需要承认青年老师确实面临各方面压力。“躺平”的想法在先前的奋斗中已被“埋没”,法学所的温情让他“内卷”的焦虑有所缓和。

图片42.png

最后,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林喜芬教授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大家对此次活动给予关注和有力的支持,并分享了自己的几点体会:第一,投身学术成为了各位老师的职业归属,存在显性因素,这些显性因素为同行提供了舒适区;第二,抽身逃离的可能很小,青年教师的职业决定了路径依赖和前期的投入成本很大;第三,同仁解构了何谓成功,但是不同阶段对职业的成功定义不一样,这就意味着不同阶段对“内卷”的定义也不同;第四,韦伯指出,在系统中生存不可避免会被系统物化,面对系统我们可以采取资源汲取型策略,或是价值重塑策略,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寻找有机均衡。

图片43.png

经过4个多小时的热烈探讨和深入交流,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上海五校院法科青年教师学者新年学术沙龙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青椒荟第3期活动圆满结束。


附: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历次活动

图片44.png

凯原法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第2期活动(跨学科漫谈)回顾:https://law.sjtu.edu.cn/xw-xydt/20211211/6313.html

图片45.png

凯原法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第1期活动(云端“悦读”)回顾:https://news.sjtu.edu.cn/zhxw/20200622/126227.html

图片4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