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凯原法学院林喜芬教授团队和马强博士后在《法学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27日

近日,《法学研究》(2024年第2期)刊发了我院林喜芬教授团队的学术论文《民众对司法判决的认同与信赖——基于认知实验的研究》、马强博士后的学术论文《货币返还请求权规则的重构》。

 

1.png


《法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学核心期刊,是我国法学领域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刊物。该刊坚持学术性、理论性的办刊宗旨,着重于探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致力于反映我国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该刊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法学类顶级期刊等荣誉称号。

 

民众对司法判决的认同与信赖——基于认知实验的研究

作者:林喜芬,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陈齐等,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财管部职员;秦裕林,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访问特聘教授

内容提要:从法学、心理学、传媒科学等交叉学科的角度研究司法公信力,揭示信息社会中民众对待司法的认知态度,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民众与司法的关系,推动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采用法律认知实验方法,让1326名被试在不同的启动信息条件下对50个案例中的商标组进行形式混淆判定,所得实验数据和统计结果表明,民众对司法判决有较高的认同度和信赖度;媒体关于法律问题的意见会对民众判断产生影响,但司法判决对民众判断的影响力总体上高于媒体意见对民众判断的影响力。将问卷调查和认知实验结合起来,结果显示,被试对解决商标侵权问题有强烈的司法诉求、对司法应实现公平正义有着强烈的理念认同,而根据回归分析,这两者的强度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被试对法院判决的信赖感。这进一步说明,司法只要能解决好民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并让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可以提升其公信力。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认同度;司法信赖度;法律认知;实验法学


2.png

林喜芬,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上海市杰出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人才计划。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加州大学哈斯汀法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我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香港大学法律学院等研究机构做访问研究员或访问学者。曾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首批智库专家、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挂职)、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挂职),现兼任中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法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检察学会理事、上海市法社会学会秘书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家成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法社会学、法律实证研究,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China Review, Policing and Society, Prison Journal, 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 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 China Law and Society Review, Hong Kong Law Journal, Asia & Pacific Law Review等CSSCI / 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文科学校学术文摘》等转载。先后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多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学社科、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项课题。

 

货币返还请求权规则的重构

作者:马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内容提要:货币“占有即所有”法理是对比较法上少数说的残缺继受,应彻底摒弃。货币返还请求权规则应围绕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和具有高度流通性的可替代物予以重构。存款货币虽表现为对银行的债权,但在交易中其执行货币功能,本质上也属于货币。对于现金货币与存款货币,都应适用具有物法性效力的“货币返还请求权”。在货币混合时,应成立按份共有,货币权利人可请求分割。货币返还请求权可以等额其他货币履行。在发生货币兑换时,货币权利人的返还请求权不会降格为不当得利请求权,而是可以借助价值返还请求权理论,在兑换后的等额其他货币上延续。在以他人货币取得新物时,取得之物或权利应作为代位物继续纳入货币权利人返还请求权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现金货币;存款货币;货币返还请求权;价值返还请求权;物上代位

3.png

马强,2023年获得上海财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民法(物上代位理论)、公司法(公司决议、减资制度)研究,合作导师为彭诚信教授。2021年至2022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访问交流。

目前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3年青年学者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题项目1项、各类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项目若干。近三年内,在《清华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云南社会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数篇。曾获首届“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征文大赛三等奖,多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