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凯原法学院教师论文工作坊2022年第3期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0日

11月9日晚,凯原法学院2022年第3期(总第34期)教师论文工作坊成功举办,线上百余名师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姬蕾蕾博士后以“企业数据财产权益的归属判定及实现程序”为题做论文报告。本次工作坊由凯原法学院李剑教授主持,杨力教授、曹博副教授担任评议人。

姬蕾蕾就企业数据财产权益分配的实践困境、分配困难的根源、从算法赋值到司法界权以及实现程序等四个方面进行论文报告。她认为,可从算法的角度,探寻可计算性的数据权益配置方案,进而判定财产权益的归属主体。从法律救济的角度,检验企业数据的权益分配效果并决定规则选择,由此实现企业数据之上权益确认及其客体流转的双赢效果。

image.png

 在评议环节,杨力首先肯定了姬老师的成果,认为报告从权属问题出发讨论权益问题具有较高含金量。同时,他也针对本次汇报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姬老师肯定了数据的流通利用,国内与国外针对此问题存在两个阵营,第一个阵营以欧盟、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为代表,对数据的立法导向以规制为主;第二个阵营以美国、中国、德国、韩国为代表,对数据的立法导向以促进为主。从财产权益讨论问题体现到的则是用益物权而非完整收益权,因此目标边界也不同。第二,对数据财产权益进行讨论的时候,数据治理应当从讨论技术视角出发;对于制度层面,姬老师讨论的是法律角度,或可以选择另一个切入点——标准,采用标准具备更大弹性与适应性。第三,论文忽略了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而算法加工的数据同样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image.png

曹博认为,姬老师的论文论证深入、理论前沿。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广受关注,很多困惑在地方立法层面无法得到解决,理论和实践都存在不少问题,真正能够从制度理论层面一劳永逸解决企业数据和个人信息间冲突的论著尚未出现。文章立足点不甚明确。若是立法论论文,缺失了立法或立法修改部分;若属于解释论论文,对于裁判分类的回应则存在缺失。同时,对于数据集合的界分可以进一步细化;对于数据产品的权利归属则缺乏实际的案例佐证。

image.png

在交流环节,沈健州老师就数据集合与知识产权差异性同姬老师展开了交流讨论。姬老师表示,数据集合并不具有独创性特征,运用算法技术将个人信息归结到一起,其无形性有别于传统知识产权客体。对于论文薄弱部分,她表示会继续深入研究。

李剑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姬老师对案例的梳理表明既有研究无法解决数据权益问题,她从数据生成的三个阶段入手,结合相关司法案例阐释,得出细化的规则设计,具有相当的启发性。最后,李剑对姬蕾蕾的汇报交流、杨力和曹博的深刻点评以及与会师生的关注支持表示了感谢。

image.png